
參考了一些資料,不確定理解是否正確,總覺得要把故事說完應該要花三天三夜,那只好先把重點擺在:
增進效能:透過快取來減少對資料庫的存取,快取可以分成三種(或更多?):
a. Browser Cache: client side 利用 header 帶參數的方式,拿存在瀏覽器裡面的資料。
b. Networking Cache: client side 利用把資料存在 CDN 的方式,降低與遠端 server 溝通的成本
c. Application Cache: server side 利用 Redis (Key Value Pair, NoSQL) 這個儲存系統,降低資料庫存取次數
水平擴張:為了解決單點故障問題,在預算、需求允許下,會有多個 Server, DB
備份:透過有多個 DB 來實現
參考資料:
![[http] 不只是簡單的跨域請求 Preflight Request](https://static.coderbridge.com/img/vii120/dba230e4f48e4411ac42b0509586b4a6.jpg)
![[進階 js 08] Closure](https://static.coderbridge.com/images/covers/default-post-cover-2.jpg)
![[極短篇] XMLHttpRequest](https://static.coderbridge.com/img/Lauviah0622/059bccca998b4729bc5487a028a83746.jpg)